第245章 麒麟梦与龙脉秘事(1 / 1)
大明永乐年间,紫禁城金銮殿里,明成祖朱棣正皱着眉头批奏折。这位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侄子皇位的皇帝,虽说表面上威风八面,可心里头一直悬着块大石头。每次想到自己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,晚上睡觉都不踏实,总担心哪天冒出个反对的人,把他从龙椅上拉下来。
这天夜里,朱棣翻来覆去睡不着,好不容易眯瞪着了,却做了个怪梦。梦里,一道金光闪过,一只浑身披鳞挂甲的麒麟,迈着优雅的步子闯进了皇宫。那麒麟脑袋上的犄角晶莹透亮,眼睛像两盏明灯,威风凛凛地站在朱棣面前。更吓人的是,这麒麟居然开口说起了人话:“皇位不稳,需寻龙脉。”朱棣刚想追问,麒麟却化作一道青烟消失了。
“皇上!皇上!您醒醒!”朱棣猛地睁开眼,发现是太监在旁边着急地喊他。原来他惊出一身冷汗,把被子都踢到了地上。朱棣坐在床上喘着粗气,梦里麒麟的话还在耳边回响。他心想,这梦来得蹊跷,莫不是老天爷在暗示什么?
第二天一早,朱棣就把大臣们召集起来,说了梦里的事儿。大臣们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不知道该咋接话。这时候,有人提了一嘴:“要说找龙脉、看风水,刘伯温刘大人最在行!”
刘伯温是谁?那可是朱元璋打天下时的得力谋士,上知天文下知地理,懂星象会风水,传说能掐会算,厉害得很。虽说这会儿刘伯温已经年纪不小了,可朱棣没办法,为了保住皇位,赶紧派人把刘伯温请进了宫。
刘伯温进宫后,听朱棣说了梦里的事儿,捻着胡子琢磨了半天,说:“既然是麒麟托梦,这事儿多半有蹊跷,老臣愿意去寻一寻龙脉。”朱棣一听,心里大喜,当下就给刘伯温拨了一队人马,还赏了不少盘缠,让他赶紧出发。
刘伯温带着人,从京城出发,一路翻山越岭。他拿着罗盘,这儿看看,那儿测测,遇到有名的大山就上去勘探。一路上风餐露宿,不知走了多少地方。
这一天,刘伯温走到一座连绵起伏的大山前。他抬头一看,好家伙,这座山云雾缭绕,远远望去,山势蜿蜒,就像一条蛰伏的巨龙。刘伯温心里一动,觉得有戏,赶紧带着人往山上爬。
越往山上走,刘伯温越觉得不寻常。这山里的气息跟别处不一样,隐隐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威严。等爬到半山腰,突然一阵狂风刮过,树叶沙沙作响,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暗处盯着他们。
刘伯温让大家小心,自己拿着罗盘仔细探测。突然,罗盘上的指针疯狂地转动起来,最后直直地指向了山的深处。刘伯温顺着方向找过去,在一处山谷里,眼前的景象把他吓了一跳——只见一条足有几十丈长的巨蟒,浑身鳞片泛着幽光,正盘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。那巨蟒脑袋有磨盘那么大,吐着血红的信子,眼神冰冷地盯着他们。
刘伯温心里明白,这就是他们要找的龙脉。传说龙脉有灵,会化形为各种神兽,没想到这次居然是条巨蟒。可这巨蟒如此凶猛,要想把它制服,谈何容易?
刘伯温没有轻举妄动,带着人悄悄退了下来。他找了个隐蔽的地方,开始琢磨对策。想来想去,他决定用计智取。
第二天,刘伯温让人准备了许多硫磺、火药,又打造了一批锋利的长矛。一切准备就绪后,他们趁着夜色,再次摸上了山。
到了山谷附近,刘伯温让人把硫磺、火药撒在巨蟒周围,然后点燃。一时间,火光冲天,浓烟滚滚。巨蟒被惊醒,发现周围起火,顿时变得暴躁起来,不停地扭动着身躯,发出震天的嘶吼。
趁着巨蟒被烟雾熏得睁不开眼,刘伯温一声令下,士兵们举着长矛冲了上去。巨蟒虽然厉害,可被大火困住,又看不清周围的情况,只能胡乱挣扎。士兵们瞅准机会,将长矛狠狠地刺向巨蟒的要害。
这场恶战持续了整整一夜。等到天亮的时候,巨蟒终于没了动静,躺在地上没了气息。刘伯温松了一口气,可他知道,事儿还没完。
他让人把巨蟒的尸体切成几段,然后运回京城。到了京城,刘伯温亲自指挥,让人在皇宫地下挖了个巨大的坑,把巨蟒的尸体埋了进去。他说,这样一来,龙脉就被镇在了皇宫
说来也怪,自从埋了巨蟒的尸体,大明朝真就慢慢安稳下来了。朱棣的皇位再也没出过什么大的风波,国家也越来越繁荣昌盛。老百姓都说,这是刘伯温镇住了龙脉,保了大明的国运。
而关于麒麟托梦、刘伯温寻龙脉斩巨蟒的故事,也在民间传开了。人们茶余饭后,总爱聊起这段传奇,说刘伯温是神人下凡,连龙脉都能制服;也说朱棣是真命天子,连麒麟都来给他托梦指路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紫禁城依旧威严耸立,可那段惊心动魄的龙脉秘事,却永远成了大明历史上一段神秘又精彩的传说。每当有人走进皇宫,望着那宏伟的宫殿,都会想起当年那场人与巨蟒的生死之战,想起那位神机妙算的刘伯温,还有那个改变了大明命运的麒麟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