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章 收容(1 / 2)
詹姆斯河横穿里士满,将城市分成南北。
河心有个梭形的梅奥岛,南北不过百米,东西六百米。有条跨河的公路桥从岛上穿过,沟通其和外界的联系。
岛上有停车场,加油站,附带超市、快餐店、家具店什么的。末世降临后,这地方遭到洗劫,连房屋都遭到焚烧。
而现在,一支墨西哥仆从军的连队乘船抵达此地,在‘东大’‘小平头’的指挥下,在岛上建了个‘救济站’。
曾经灯火通明的超市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建筑空壳。
仆从军抵达后,将歪斜的超市招牌和破损的门窗拆掉,用简单的木板做临时性封闭。
超市内部,原本琳琅满目的货架东倒西歪,地面上还残留着被哄抢后残留的包装袋碎片,污秽的地面上散落着干涸的血迹和不知名的污渍。
百来号‘基本劳动力’被抽调来进行清扫、拖地、消毒,把乱七八糟的环境搞干净些。
货架也不搬走,用来做隔断,把超市内的空间划分成‘医疗’‘住宿’‘隔离’等不同的功能区。
‘救济站’建好后,墨西哥仆从军就开着车,响着大喇叭,到里士满城区四处收容幸存者。
收容过程也不强求,因为救济站也很简陋,只提供简单的食物和休息场所。但幸存者来了必须接受搜身,不许携带武器进入,但来去自由。
最开始被收容的人简直是一群难民,仿佛丧失作为人类的尊严,只剩最后一口气而已。
有些饿的病的走不动路,躺在城市的角落等死,要靠墨西哥仆从军用担架抬着才能捡回一条命。
他们能得到些简单的治疗,比如喂点消炎药、止痛药、止泻药,然后每天有几颗红薯、土豆、面包干之类的。
剩下的就是席地而睡,个别体弱的能有点铺盖,其余的连张床都没有,凑合过而已。
除此之外,救治站并不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。
简单讲,这就是个提供安全保障的‘和平场所’,给那些走投无路的人员一个落脚地,暂时不会因为饥寒交迫而死。
就是这么个寒酸的地方,开张第一天就在城里收容了上百名衣衫褴褛,面容憔悴,眼里看不到多少光泽的幸存者。
他们来了之后,给吃就吃,叫睡就睡,指定地点上厕所,接受仆从军士兵的命令。个别体力好的被选出来干点杂活,吃喝能稍微好些。
“‘圣光’收买人心的手段是如此简单,居然给幸存者提供救济,这是我没想到的。”
在救济站外的停车场,几十号身体状况较好的被收容人员在晒晒太阳,走动走动。
有两个其貌不扬的男人面对面的错位站着,目光看似随意的观察救济站的岗哨,在低声交谈。
其中一名男子头发凌乱,胡子拉碴,脸颊还瘦的下陷,看着就像流浪汉。可他神情阴冷,对周围一切布置就暗记在心。
另一名男子个子高些,但人很消瘦,同样气呼呼的低语道:“我刚刚问过了,被收容的幸存者可以靠工作换取更好的生活。
我们散布的恐慌言论没起到任何效果,那些墨西哥士兵不阻止任何人离开,但他们严格禁止进来的人带武器。”
救济站提供很多工作,特别是有点技能的人,很容易得到一份工作。至于一无所长的人,种地总是用得上。
“该死的‘圣光’,因为他们的无条件收容,最近城里的治安都平静不少,有种恢复秩序的错觉。”‘流浪汉’气恼的说道。
——
提出救济收容政策的是周青峰的老丈人,杰夫.康纳利,目的是收集人口。经过‘圣光’内部多次讨论后,决策层认为可以试试。
萧金浪和林安全其实偏向于从国内调集人员过来,就像搞一场大规模的殖民。
国内虽然也人口暴跌,但移民个百八十万还是没问题的,这足够在北美建立一座城市,运力很困难,但不是不能解决。
可真来这么多人,吃喝拉撒怎么解决,总不能让他们也啃土豆,过得比在国内还苦吧?
另一方面,散落在北美城市和乡间的幸存者本身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,‘圣光’不去收容,就要被其他组织收容。
这些人肯定不可靠,但‘圣光’也没打算重用他们,收容至少能当基本劳动力,若他们走投无路被其他组织收容,就要成为敌人的一部分。
所以萧金浪决定两条腿走路,先利用自己当前的资源优势,确保闲散人力不被潜在对手所用。
第一个救济站就开在里士满的城区,地点选在詹姆斯河的一个小岛上。这地方不大不小,环境相对封闭,方便管理和监控。
初步估计,‘大里士满’地区还有十万幸存者。无条件收容只进行了一周,来救济站的人员就超过两千人。
这给‘圣光’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——大部分幸存者在身体好转后还是愿意工作换取更好的生活。
但对于刚刚经历一场大败,退回到城内的‘里士满警备队’来说,这就属于贴脸开嘲讽了。
“他们哪来的胆子在我们家门口开救济站?”‘流浪汉’和瘦高个都来自‘里士满警备队’,今天特意混上梅奥岛来实地侦查。
两人上岛后就发现,这地方谈不上什么防守,墨西哥仆从军数量也不多,仅仅维持救济站的秩序。
每天会有两艘游艇开过来,送些‘吃喝拉撒’的生活物资,同时拉走一些愿意干活的幸存者。
从阿沃尼镇拆来的‘土法炼油’设备在岛上重新安装,充分利用城市里丰富的废旧塑料,燃料产量能从每日两三吨提升到十吨以上。
不过
“我们只需出动一个排,就能杀得他们屁滚尿流。”
“算了吧,这里就是些黄皮猴子的仆从走狗,杀了他们又有什么用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