婉宁:我向霜刃借微明74(1 / 2)
秉持着内外兼修的路线,恭维的势力在不断的发展,燕宫和朝堂的势力,同样也在稳固和发展。
凭借着一己之力,婉宁能够让自己的境遇发生改变,但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大事件,她难以成为那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。
阻止战争什么的,对于婉宁来说,太大了,大的超出她能够控制的那个范围。
两个国家的战火点燃,是两方综合角斗的结果,就算是一方的国家拼死不想开战,那也是要由主动进攻的那一方说的算。
燕国势弱,代国兵强马壮,且冬半年即将来临,来自西伯利亚的风雪马上就要席卷而来,骏马牛羊和广袤的草原,都经受不住这样的严寒。
还有最重要的粮食,代国的百姓在寒冬之中,必须有足够的粮食和热量,才能让他们度过寒冬。
这些东西从哪里来,当然是从燕国来。
国家幅员辽阔,但是国力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衰弱,兵不强马不壮的,不打燕国打哪里呢?
百万的雄兵踏着北域的沙尘而来,声势浩大,气势恢宏,燕国边境三郡,在短短七天之内,就被接连拿下,根本毫无还手之力。
这样的顺利,让代国信心倍增,得手的三个郡的财富资源,已经足够代国保住他们最为丰茂的草原。
攻势略微减缓,带货的兵马也需要修生养息,反正现在驻扎在燕国沦陷的城池之中,人、粮、补给,都是来自燕国。
烧杀抢掠,辱掠妇孺,挥刀乱杀,代国的士兵简直是来到了天堂,想干嘛就干什么。
带兵的先锋将军是代国的大王子,他自己就是带头无恶不作的那一个,又不是他自己的子民,爱咋咋地。
用地方的土地和资源,来供养己方的兵力,简直是一种无本且收益无敌的买卖。
敌人都欺负到了脸上,燕国人又不是没有血性的,集结了百万雄兵,马上就朝着燕代边境去了。
奈何实力不济,真百万对上假百万,依旧是两败俱伤。
开战的地点,甚至都是燕国的土地。
这样一来,受损的都不只是兵力,还有原本繁华的城池,全都变成了断壁颓垣,看上去萧瑟的不行。
边关的战事急报是快马加鞭的送到燕都,导致燕都整个一个大震荡。
朝堂上上下下,乃至于街头巷尾,谈论的全都是代国来势汹汹,一举攻下三城,即将威胁燕国国祚。
一个个士大夫吓得都快要控制不住自己,在上早朝的时候,两股颤颤,费了老大劲才控制住自己。
连着两三天,聚集了整个大燕权力之最的朝堂,吵的好比是清早的菜市场。
人声鼎沸,吵嚷的不行。
吵了三天都没有吵出来一个结果,没人敢作为使者前去议和。
谁不知道,在面对杀人不见眼的那些代国蛮夷,遭受到的会是什么。
指不定刚一见面,就被一刀子给砍死,狠狠地朝着脖子上面一刀,那就真的是身首异处,死的难看。
腥风血雨好一阵,终于一切都回到了“正轨”。
一群只在乎所谓“和平”的官员们,团结一致,终于是站在了同一阵线,提出了两个建议,一是和亲,二是排除质子。
和上辈子一样,启文帝以燕国仅有婉宁一个为众人所周知的公主,代表的是国家的荣耀,要是和亲的话,指不定就会被人给踩着脸欺辱。
主要担心的还是面子。